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品茗 普洱茶 千年野生古茶


品茗
弗茶居 
雲南野生普洱古茶

最近經好友介紹
買了一些 「弗茶居」普洱茶回來

這一段期間
在辦公室空檔時品茗
細細品嚐 它的獨特美味

古茶
千年野生古茶

雲深南處山
水淨瀾滄頭
土蘊機綿延
養木活千年....

cnyang 20150430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唐 百丈禪師 叢林要則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唐 百丈禪師  叢林要則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好文章分享-閒談莫論人非



常聽
地藏菩薩本願經

今天老婆和我分享
Facebook 中的,地藏王菩薩的網站

很驚喜閱讀到這一篇好文章,

「是非以不辨為解脫,
學問以勤學為入門。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閒談莫論人非
/ 張家提

    一個人活在世上應當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在與人發生不快時,也應當多從自身找原因,多看別人的優點,不看他人的過錯。這樣,我們才會寬容他人對我們的不善,給人一個改正過錯的機會,從而與人建立一種溫馨和諧的關係。

    有一個老和尚有兩個徒弟:明成和明潔。一天吃完飯後,明潔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碎了一個。明成馬上跑到老和尚的禪房報告:「師父,師弟剛剛打碎了一個碗。」
老和尚手撚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碎碗!」
明成啞口無言。

    在這個塵世上,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永不犯錯誤,因為我們都知道人生無常,誰也不能肯定下一刻在自己身上會發生什麼。所以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強別人,不要對自己的過錯耿耿於懷,更不要對別人的過錯抓住不放。過錯是別人的,人家不以為然,你卻抓住不放,何苦呢?你為什麼要為別人的過錯煩惱呢?這不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嗎!

   人就像個容器,煩惱裝多了,智慧能裝進去的就少了,如此影響心情還降低智商的事情還是不做為妙。所以,對待別人的過錯,應當見如不見,不要放在心上。

    在《六祖壇經》中,六祖慧能大師有一段頌文就是勸人不見他人之過錯。頌曰: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在頌文中,慧能大師告訴眾信徒,一個真正的修道之人,應當經常反省自己,常思自己的過錯,及時改正自己的過錯,就與修道的宗旨是相合的。對於別人,我們應當不太在意他們的過錯,也不對他們的過錯斤斤計較。如果經常想著別人的過錯,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煩惱。

    慧能大師「不見他人過」的主張,是對一個修行人思想修養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修行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不從自身尋找原因,而是常常見到別人的種種過錯,那麼,他在道業上便永遠得不到進步,甚至還有可能成為一個是非之人。慧能大師的這些話不僅適用于佛教信徒,而且對我們一般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作家阿裡,有一次和吉柏、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處山谷,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大石頭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
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柏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吉柏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裡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我永遠感激吉柏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千二淨。」

    如果我們都能像馬沙一樣,忘掉朋友的仇怨,銘記朋友的救命之恩,那麼你在他的內心深處,就只有美好的回憶,而沒有痛苦的折磨。
歷代的祖師大德勸人在為人處世時,要「不見他人過」,不說人之長短是非。宋代著名高僧慈受禪師曾在《訓行童頌》一詩中教育初出家的沙彌說:「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遭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禪師告訴初入佛門的弟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隨便評論別人的長短是非,如果口無遮攔,到處評論別人的是非長短,就會遭到別人的反感。如果你的是非之語傳到當事人的耳朵中,還會惹出是非,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針對說人是非所帶來的禍害,慈受禪師認為,最好的對治辦法就是減少自己的言語,緊閉是非之口。這也是最好的全身遠禍的辦法。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許多時候,人我是非多是從口舌中引發出來的。嘴巴兩張皮,說好說壞都是它。如果嘴巴不好,說話又沒有節制,不僅不會討人喜歡,有時還會引殺身之禍。

    人們常說「言多必失」,當一個人說話過多時,人們往往會認為他是一個華而不實、誇誇其談的人。而且言多必失,惹人生氣,招致別人的厭惡。所以,慈受禪師說:「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元代著名詩僧清珙禪師以詩出名,他曾寫有一首《裁縫詩》,勸人多思量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勸人要「不見世間過」。詩云: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
  儘量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何曾量。

    詩歌別出心裁,立意高遠,以裁縫裁衣為喻,來說明世間有很多人像裁縫為人裁衣一樣,每天衡量的都是別人的長短是非,卻從不知道反觀自心,找出自身的缺點和毛病。禪師以此來警示世人,在與人相處時要多思己過,少論人非。如果能如此做了,你就會心地坦然,不再不負責任地談論別人的是非。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也經常教育弟子要觀照自己的過錯,少談論別人的是非。大師在《憨山大師醒世歌》中說: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憨山大師以淺白易懂的詩句,勸人不要蒙昧自己的良心,在看到別人的過錯時,應當以悲憫的心來説明他們改正缺點和過失,切不能將別人的過失作為笑料到處宣揚。大師同時還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要小心謹慎,多忍辱寬容,才能減少人我是非。如果為人性格過於剛強,一旦看到別人一點缺點和不足,便無法容忍,這樣便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傷害。
大師同時還告訴我們,一個人之所以會招惹禍患,往往是因為他們經常看到別人的過錯,看不見自身的缺點過失,他們在閑得無聊與人相聚時,常會說東家長,西家短,以此作為茶餘飯後消遣娛樂的談資。

    大師認為「不見世間過」的最好方法是:在與人交往時,寧肯自己吃虧,也不與人爭辨人我是非,更不與人說長論短。這樣,你就會避免許多人我是非。所以,百丈禪師教誡我們:

「是非以不辨為解脫,
學問以勤學為入門。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印光大師住世時,也時常開示弟子: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這段語錄,是對「不見世間過」的最好注腳。大師要我們與別人建立一種和睦慈愛的關係,與人相處常思考自己的不足,多看別人的優點。只管奸自己,不管別人: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別人都是菩薩,只有自己是凡夫。一個人如果有這樣的心態,就會經常反省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當看到別人的優點時就會向人看齊;看到別人的缺點時,也會將他們作為反面教材來警醒自己。這與孔子所說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道理是一樣的。

    中國有句俗諺:「人無十全,瓜無滾圓。」任何一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除非聖人或菩薩。既然是人,他就有優點和缺點,我們不能以自己的眼光來評判別人,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我們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以此長養自己的品德修養。
同時,我們要將別人的缺點作為鑒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與人相處時,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容之心待人。只有當我們能以責人之心對待自己時,才會反觀自身,常思己過:只有當我們反思自己過失時,我們才會「不見世間過」,並進而看到別人的優點,做到正確地評價別人,遠離口舌是非,使自己成為一位盡可能完美的人。

P.S:
請常念 南無地藏王菩薩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什麼事物可以轉換心情?











我的答案是
「蘭花」
「攝影練習」

在辦公室欣賞蘭花盛開的全心全意
靜靜欣賞花朵的美麗

拿出相機加微距鏡頭
專注在攝影的焦點上
進到完全「專注」的狀態

花朵
攝影
焦點
按下快門

拍攝
紀錄瞬間
每秒的永恆

用心拍出好照片...

cnyang 20150426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聽見愛


今天是
桃園東昇扶輪社
圓夢扶輪社
聯合授證

東區扶輪社
大園扶輪社
聯合例會

「聽見愛」慈善音樂會

特地邀請到 「原聲合唱團」

美麗的原聲
無限的感動...

cnyang 20150412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蓮花處處開





齊豫 唱的
「蓮花處處開」
這首歌,

一念心清淨 
蓮花處處開 
一花一淨土 
一土一如來

早上下雨,
在家中頂樓,
看到小蓮花池的蓮花美景,
隨手用手機拍了照片分享...

「蓮花處處開」
Youtube 影音分享網址:

cnyang 20150410